李世民之所以将吐蕃与高句丽区别对待,是因为他对高句丽有所顾虑。
首先,自突厥覆灭之后,高句丽成了大唐周边最为强大的帝国。高句丽表面恭顺,承认自己是大唐的藩属,内里却时时处处都想着吞并大唐,一统天下。
拥有这样雄心壮志的国家,只有突厥和高句丽。突厥灭亡之后,高句丽就成了大唐唯一的大患。李世民只想在有生之年,完成平定高句丽的大业。只恐没有借口征伐高句丽,因此根本不惧与高句丽交恶。
高句丽地理位置特殊,扼华夏之咽喉,出则威摄华中,入则深藏于雪原,易守难攻。其地丰饶,足以养人。大唐得之,如虎添翼。不像吐蕃高地,根本不适合唐人居住,即使攻破了,也只能交给吐蕃人自己打理。
其次,高句丽政权已历六百年,根基深厚,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攻灭。朝政如今又掌握在了好战派渊盖苏文手中。即使大唐愿意罢手言和,与高句丽结为同盟,高句丽也迟早会出尔反尔,向大唐用兵。
与其等着他们来犯,不如创造机会,趁着国富民强,四海归附的大好时机,一举将高句丽拿下,为大唐开万世之太平。
不一会,高句丽使长高延寿,就到了甘露殿外。
苦求多日无果,今日才终得见真佛之面。高延寿不自觉的有些紧张起来。
“传高句丽使团代表觐见。”
中贵人王德一声嘹亮的呼喊,高延寿赶紧正了正衣冠,大踏步进了殿中。
“高句丽使团代表高延寿,参见天可汗,天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高延寿山呼万岁,拜倒在地。
李世民见其还算恭顺,微笑抬手道:“贵使请起,贵使到长安日久,今日才蒙召见,实在是朕的疏忽,望贵使见谅。”
“外臣不敢,得蒙天可汗召见,外臣三生有幸。”
“贵使此来,所为何事?”李世民引入正题。
就听高延寿道:“我国主前日自国中寄来书信,向天可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让小使代为请求天可汗,将公主赐婚于高句丽太子高藏殿下。两国联姻,互不侵犯,永结盟好。”
“天下万邦之主,若都想娶朕的女儿,朕就算把李家的所有女子都算上,也还差着老大一截。你回去致意国主,就说两国即使不联姻,也可修好。何故非要娶朕的女儿?”
朕之爱女,岂是谁都能够迎娶的。李世民心中愠怒,险些脱口而出。
“吐蕃嗟尔小国,尚能娶到文成公主。我高句丽可比吐蕃强的多,还望天可汗三思。”我可是听闻,松赞干布小儿之前更是出言无状,声言要来长安夺取公主为妻。他吐蕃国主能做的事,难道我高句丽就做不得?若你不肯,两国少不得也要刀兵相见。到那时,岂不正合了莫离支渊盖苏文的心意。
高延寿一心只想促成两国和谈,倒真没打算得罪了大唐皇帝。
但听在李世民耳朵里,却如同公然挑恤,岂有不怒之理。
“大胆,我大唐的公主想嫁给谁就嫁给谁,否则,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强求不得。王德,送客。”
李世民勃然大怒,重重一掌拍在了御案之上。
殿外御林军听见响动,两列甲士齐齐奔进殿中,环列左右,把高延寿围在了正中。
高延寿大失所望,眼见如此,只得忍气吞声,默默退出甘露殿来,另寻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