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兵立刻明白了这幅场景的意义,兴奋的朝着下方的守军们喊道:“高句丽人投降了,高句丽人投降啦!”
“嗵嗵嗵嗵嗵嗵……”
密集的鼓点在清晨清新的空气中陡然响起,直击人心。
唐军将士们迅速从各自的帐蓬里跑了出来,聚焦到寨门口。
很快的,他们也同样看到了远处的山脚下缓缓而至的高句丽人。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喝彩声,人们纷纷奔走相告。
皇帝很快也得到了消息,亲自赶来迎接高句丽使团的到来。
蜀王李恪,国舅长孙无忌,神机将军孟凡,神机营副将薛仁贵都一一到场。
李世民脸上带着欣慰的笑脸,迎着晨光极目无眺,似乎对于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早已了如指掌。
昨夜,唐军的中军营帐中,曾经为了如何处置西山上的三万六千余士卒而升帐探讨。
许多将领们都主张夜袭西山,一鼓作气,拿下高句丽的这股残兵。
唯独附马都尉却主张因势利导,不战而屈人之兵。
孟凡不仅不主张夜袭敌营,而且还给敌人送去了大量珍贵的药物和器械。
这些药物本来全都是为神机营的将士们所准备的,可谓价值连城。
但附马却告诉他,正是这些东西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这几箱药材,就能买来高句丽北部半壁江山的民心,陛下还觉得他们送的冤枉吗?”
李世民的耳边回响起附马昨夜之言。
附马告诉他,如果强攻,高句丽人已陷死地,必定抱定必死之决心。
如此一来,唐军势必会产生很大程度的伤亡。
这纯粹就是在资敌于勇气。
如果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情势却有可能大为反转。
人人都是怕死的,每个人更怕自己死的没有价值,轻如鸿毛。
而那些医药,正是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的良方妙计。
果然不出附马都尉所料,高句丽人军心瓦解,大清早,摄政王便亲自前来投诚。
高延寿与高惠真等人,很远就看见了唐军高大的寨门底下,排列着的威武之师。
两排全幅铠甲,手执利刃的勇士们中间,一身赭黄滚龙袍,体态雍容的天可汗当道而立,脸上如沐春风,带着自信的微笑,不怒自威。
身后诸将更是个个虎背熊腰,身形高大,一点也不比摩羯军中的勇士们差。
事隔多日,如今再睹天可汗的龙颜,已然是物是人非。
上一次,自己凄惶的离开大唐境内,赶回国内平息叛乱。
而这一次,自己却作为手下败将,前来向天可汗投诚。
也许冥冥之中早有注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遇上如天可汗这般英明神武的邻国皇帝,是高句丽国的悲哀,但却不一定是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百姓的悲哀。
不管是谁当这片土地的皇帝,只要百姓能丰衣足食,安安稳稳的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活,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我不能留住高句丽的国祚,那么,就让我留下高句丽人的性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