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痴呆了一般,李泰摊坐在离李世民只有一丈的地方,目光呆滞,口内喃喃自语。却始终再也不敢与自己父皇对视一眼。
“国舅以为,天下将来若由这样一位君主来统治,岂是百姓之福?”
李世民转头看向进入大堂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羞愧无地,愤懑的看向李泰。
“为舅的一番苦心,全让你给葬送了,还不快给我滚回去。”
“慢,”李世民伸手拦住长孙无忌,决绝的说道,“朕答应你的事,自会兑现。李泰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泰听令,你屡次失查,至令上万名关中义士,淹留帝京门外,纵容下属贪枉法,若非蜀王当机立断,险些酿成兵变。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今又失德在后,置朝廷宵禁之法度于不顾,知法犯法,私自大宴群臣,结党营私。桩桩件件,皆有实证,你还有何话可说?”
“儿臣知罪,儿臣无话,无话可说。”李泰颓丧的答道。
“魏王李泰,监国期间,闭目塞听,不辨贤愚。致令朝政日昏,奸佞当道,百姓伸冤无门,险些酿成兵变,辜负圣意,大失我朝体统。又于禁期演乐,得意忘形,失德于天下。朕今决意,废李泰魏王名号,贬为安乐郡王,幽闭于太极宫永安殿,无旨不得擅出。”
“儿臣,谢主隆恩!”李泰无力的匍匐在地上,有出气没进气,昏死了过去。
两名尉卫即刻上前,搀扶起李泰肥胖的身子,拖向厅门外。
长孙无忌脸色灰败,战战兢兢。
“辅机啊,你即刻率领十六卫官兵,连夜查抄魏王府。不管查到了什么,都需如实上报。李泰是你的亲外甥,朕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不偏不倚。在其监国期间,到底做了哪些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一一查清楚。”
“老臣接旨。”长孙无忌跪伏于地,心底一阵悲凉!
帝王始终是帝王,帝王不仅有家,还有国,还有民。
民为重,国次之,家为轻。
长孙无忌第一次深切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一夜,百官慌不择路,越墙而走者不计其数。因此而摔得鼻青脸肿的也大有人在。
尽管李世民并没有安排飞骑营抓捕参与宴会的官员,他们自己也如惊弓之鸟一般,见到官兵就吓得尿裤子。
战时宵禁的法度很严,又是陛下亲自查禁,若是被逮住了,就算是国公亲王,恐怕也落不得好。
长孙无忌连夜带领十六卫官兵,查抄了魏王府。
第二天天不亮,全城的官民们,就都听到了这个爆破性的消息。
百姓们个个惊得连连啧舌,就连当朝的那些大员们,都吓得个个噤若寒蝉。
不管是昨晚去过魏王府赴宴的,还是没去魏王府赴宴的,每个人都心事重重。
唯独尚书仆射房玄龄一身轻松。
他本来连着半个月,都在搜罗魏王监国时的过失,要结成一道折子,上呈陛下。
让陛下知道掂量掂量,若魏王入主东宫,将来国政到底会如何。
但他毕竟只是臣,妄言君非,不合理法。又担心如此作为破坏了朝廷规矩,会由此引发告密之风。
可要是不说,又怕陛下蒙在鼓里。
没想到陛下雷霆手段,悄不声的就回了长安,还连夜就把魏王这个监国给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