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得意的看向有些失神的长孙无忌,心想看你这当舅舅的还有什么话说。
朕总算还有个儿子像自己,没有做出令朕失望的荒唐事来。
长孙无忌一言不发,只得轻咳了一声,以掩饰自己的心虚。
李世民也不理会他,轻咳了一声,缓步走进了园中。
李恪听到声音,收起长剑,扭头看去。一眼瞧见父皇与国舅长孙无忌率领着一帮骁卫一同向自己走来。
李恪脸上吃了一惊,实则心底却早有准备。
因为有一个人,已经提前许多天,预示到了今天的情形,并且给了自己警示。
那人的话语还言犹在耳,父皇和长孙无忌就真的亲自登门了。
李恪不禁佩服起那人的先见之明,同时,也对自己的上位更加信心十足。
“不知父皇驾到,儿臣有失远迎,失礼之处,请父皇责罚。”李恪倒身下拜。
李世民笑着说道:“不知者不怪,朕也没有提前支会你嘛,恪儿,快起来。”
“谢父皇。”李恪拜谢过后,方才起身,又向长孙无忌拱手一礼道,“李恪见过舅舅。”
“嗯。”长孙无忌只是轻哼了一声,但不再说话。
李恪不以为意,脸上仍然保持着笑容。
李世民颇为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的气度,笑着说道:“恪儿,军旅劳累,这才刚回京,何不休息几日再练,累坏了身子,以后朕还怎么指望你为国效力?”
李恪笑道:“父皇尽管放心,儿臣不累。此次因为天时的关系,没能一战而灭高句丽,实为平生之大憾事。儿臣决心刻苦研习兵法和武艺,争取来年再随陛征讨高句丽,并将灭其而后快。”
“哈哈哈哈,我儿壮志可嘉,朕心甚慰。走,今天就别念了,陪朕和你舅舅到外走走。”李世民哈哈大笑,得意的瞅了身旁的长孙无忌一眼。
心里想到,你看不上朕的这个儿子,也仅仅是因为他是杨妃所生。如若他是观音婢所生,恐怕你会抛弃其它所有儿子,转而一心支持他。
李世民虽然很不喜欢大舅哥偏坦长孙皇后所生诸子,却也不得不为长孙家今后的荣宠考量。
今天到李恪府中,一来是为让长孙无忌心服口服,二来是想给蜀王李恪透个口风,借以观察自己这个儿子的德行,第三嘛,正是为了大舅哥一家的将来考虑。
他已经想好了,要让大舅哥支持自己这个儿子,就必须由大舅哥出面,来说出那句至关重要的话语来。
唯有如此,李恪将来才会想起长孙无忌今日的相助之恩,而还长孙家以荣耀。
父子二人沿着小池塘走了半圈,就到了凉亭所在,蜀王府实在是太寒酸了点。
李世民忍不住自责起来,蜀王一向不善于言辞,不喜欢讨好自己。
因此,自己一直没有怎么特殊对待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