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令他住在如此简陋的府宅之中这么多年,实在是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太过失职。
李世民惭愧的说道:“恪儿,虽说朕向来提倡节俭,但你这儿也实在太简陋了些,朕若是不来,还一直蒙在鼓里。如今魏王既已伏法,朕就把他的宅子送给你住,你即日就派人将一应东西搬过去。那里从今往后,就是蜀王府了。”
李恪心里暗自高兴,情知不能表现在脸上,因此一脸沉痛的说道:“父皇,四弟刚刚被贬,儿臣就公然住到四弟的府上去,恐怕百官会有所非议。他们会说,定是儿臣在父皇面前打了什么小报告,才导致父皇责罚了四弟。因此,以儿臣愚见,不如父皇收回成命,儿臣仍然住在这里,岂不万事大吉?父皇的心意儿臣心领了。”
“你四弟做下如此荒唐之事,以你之见,父皇该当如何处置他呢?”李世民忽然问及了这件敏感之事。
这正是长孙无忌出的题目,要以此试探李恪的德行到底如何。
长孙无忌赌李恪心脑狭窄,口快心直。
只要他言语之间稍有差池,则从此之后,李恪也将犯下错误 ,与李泰和李治,便 无半分不同。
到那时,长孙无忌再故技重施,要求皇帝召回李治,也未必不可办到。
除了长孙皇后所生三子,就是李恪有这个资格竞争太子之位。
虽然李世民还有好几个儿子,但这些儿子的出生及才德,都无法与其上几位相对。
更何况,其它几个儿子都还年幼,根本无法承担托国重任。
李恪闻听此言,夸赞道:“父皇仁爱之名布于天下,因此四方之士才争相归附。如今四弟虽然违反了唐律,但他的动机却是好的。父皇已经将他贬了一级,幽闭宫中。也算是小惩大戒。相信四弟一定能够痛改前非,继续为朝廷效力。”
“不想蜀王殿下竟是如此宽宏大量,但不知蜀王殿下是如何得知魏王的处罚决定的呢?需知这件事还没有诏告天下,蜀王殿下的消息便如此灵通。这就有些怪了。”长孙无忌警惕的看向李恪,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许惊慌来。
但令他失望的是,李恪的脸上仍然云淡风清,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哦?我还以为整个长安城的人都知道了呢,这件事并非什么机密,如今整个长安的达官显贵们几乎都已经知晓,我还以为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呢。”
李恪没有说谎,这件事他的确是从天香楼得到的消息。
不过,并不是他亲自去天香楼听来的,其实是有人给他送来了情报。
回想起昨天,他正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思考着今后几天该如何面对父皇的考验,与国舅爷的诘难。
这时,窗棂下面就微微一响,就像有一阵风猛然从窗子的缝隙里,钻了进来一样。
归紧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那人正是襄国公孟凡的贴身侍卫,陈秋雨。
李恪正要问他,来此何干,陈秋雨却默然无声的递上来一张纸条。
李恪看完,大惊失色,同时心底也禁不住一阵狂喜。
如果命运眷顾,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他可能很快就能入主东宫,成为新一任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