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者,一囚也,此字大有深意,正应在近日!国公要小心了。”
“此话怎讲?”孟凡将信将疑的问道。
袁天罡禁不住摇头道,“国公身处高位,又立新功,正处在要紧的时候。”
“此卦正应了国公此刻的处境。国公须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若不尽早思量,只恐日后会步文种之后尘啦。”
孟凡心里咯噔一声,心想这老道算得真他娘的准,正应了自己的心思。
此次高句丽之战,自己以两万之众,败敌十五万,击杀敌有生力量十余万之众。已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勋。
有此功勋,朝堂之上,定能再进一步。然而,自己已经位极人臣,若再进一步,还能晋升到什么高位。
李唐王朝可从来也没有异姓王的位置,因此,这次对自己的奖赏,最多就是再加些虚职挂着。
李世民活着的时候,也许会容忍自己,不使自己有什么闪失。
等到李世民走了之后呢?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太子李恪,还能像过去一样对待自己吗?
上次与李恪见面时的场景犹在眼前,只恐这位少年英主它日不能相容。
其实,孟凡早就为自己的将来做了很多种打算,原本也要在李世民殡天之后,抽身离去。
但袁天罡的话语提醒了他,这件事情迫在眉捷。
如今已是贞观十八年,李世民的日子已经所剩无多了。
这一点从陛下近年来连续暴发的脚疾可见一斑。
自己如果不早做打算,恐怕真就应了这个因字的卦相了。
“如此说来,在下于今年恐怕会有牢狱之灾?依道长看,可有法破之!”
孟凡诚恳的请求袁天罡给自己指点迷津。
如今高句丽一战的战报已经呈兵部核验,恐怕在年前,朝廷的封赏就会下来。
别人都期盼着这次东征的军功,好更进一步。
唯独他孟凡,却希望有人能一笔抹杀掉他在此战中的功劳。
只是这功劳如此之大,谁又有这个能耐,能够抹杀的掉呢?
“办法不是没有,这个因字,已经给出了答案。因字还有一种解法,叫作大口,当日大口吞下肚的,今朝再大口吐出来,老道保管你安然无恙,逍遥快活的做你的附马爷,当你的富家翁。”袁天罡故作高深的看着孟凡的眼睛。
孟凡在他的眼底,看到了狡黠的笑容,心里忍不住一阵嘀咕。
这牛鼻子该不会是陛下派他来点醒自己的吧。自己功高震主,原本就应该收敛收敛,又再上扶立太子一事,更让他萌生了退意。
虽然扶立太子之事,并不为外人所知,但太子是个明眼人,在坐稳了东宫储位之后,难免不会跟陛下走的更亲近一些,极有可能将自己如何扶立他入主东宫的过程 ,告诉李世民。
俗语有言,疏不间亲,他们才是父子,与自己不过是君臣。
孟凡一点都不怀疑,在李恪站稳脚根之后,会倒向皇帝。
毕竟这个皇帝的魅力十足,天生有一种让人信服的磁场。
李恪一旦倒戈,李世民在自己临死之前,就很有可能会做出极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