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跟江山社稷比起来,一个女婿的性命,根本不值一提。
为了大唐千秋万代,恐怕自己真的就要步文种的后尘了。
袁天罡的话孟凡听得很明白,他的意思,并不是让自己把财富吐出来,而是让自己全面退出朝廷。只有如此,才能让陛下和太子彻底放心。
但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契机,才能功成身退,安然渡过此一关呢?
这个契机还要把握的十分巧妙,即不让人看出刻意谋划的成份来,又能办成此事。
要想达到这种效果,谈何容易。
“多谢道长提点,经此一卦,方能看出道长的能耐,袁道长果然名不虚传,称得上神算。”孟凡由衷的恭维他道。
袁天罡蓦然一愣,接着大笑道:“襄国公眼光独辣,原来你早已知道贫道的身份。如此贫道就不必遮遮掩掩的了,倒也痛快。既然国公也承认了老道的能耐,那么就请兑现你的诺言。”
“正该如此,在下有一计,可使道门重振往日威名,我这里有一本小册子,其上书写着未来一千年的华夏气运。你可拿去看看,将之编撰成歌谣,呈给陛下。方显你道门的手段。”孟凡于是叫人从书房的暗阁里,取来一本书册。
袁天罡好奇的接过去,展天来细细观看。
这一看不打紧,他那双雪白的眉毛顿时就拧成了一团,双眼中精光大放。
那上面说唐朝只有三百多年的国运,最终会毁于一个叫黄巢的人手里。
紧接着,就会分裂成很多诸候,其中一支柴姓诸候最为强大。
这支柴姓诸候,正是如今的附马都尉柴绍的后人。
后为柴姓一族人丁稀少,终至于幼主登基,被众将拥立了殿前都指挥使赵某人,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
赵某人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又传三百余年,于涯山一役,亡于北方夷狄。
然后元、明、清三朝,至此封建帝制瓦解,走向共和。
袁天罡如饥似渴的诵读着册子上的内容,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害怕。
那上面如此之详尽,竟像是亲身经历过的一般,件件都是史实。
这个时代还没有小说这种文体,这也可以算作是唐代第一本叙事小说了。
此中杰出的人才,灿若银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又有谁能有这样的气魄,谱写出如此荡气回肠的事件呢?
袁天罡震惊的看向孟凡,后者则淡然捧起一盏美酒,慢慢品味。
“这些,都是国公臆测的?还是国公亲眼所见?”
就连袁天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问出如此幼稚的问题。
眼前的少年不过只有二十来岁,怎么可能见证得了未来上千年的历史?
如果真是他臆测的历史走向,这些详尽的细节,他又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一连串的疑问,令袁天罡不吐不快。
如果今天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肯定也没法相信,孟凡拿出的这本小册子的份量。
如果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其上的内容,又怎么能说服陛下,这是道门预测出来的天下走势,华夏气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