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依你之见,你要如何才肯说出那人下落?”韦贵妃耐着性子,与张亮周旋。
“简单,贵妃娘娘先保我不死,鄙人看见贵妃娘娘的诚意,自然会投桃报李,将实情告之。不瞒贵妃娘娘,这人鄙人也是找了很久,才得知她的下落。一旦有了她,贵妃娘娘想要登上后位,易如反掌。”张亮心情舒畅的说道。
其实,他掌握这个秘密的时间也并不长,甚至于那个得知内情的唯一的证人此刻还在不在之前的那个位置,他心里也没底。
但为了活命,也只能死马当活马治,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本宫想找这个人,倒不是为了什么后位。依你之言,只要掌握了长孙无忌,就能成功登上后位?本宫怎么就没能从中悟出此道?既然本宫今日来了,也便听听国公的高见。本宫为何就能成功登上后位呢?”
韦贵妃企图控制长孙无忌,不过是想巩固韦家在朝廷的位置。
在蜀王李恪当上太子之后,她就从来没有奢望过,今后韦家还能有如今的风光。
等到陛下殡天,李恪即皇帝位,淑妃杨如意就该是正经八百的太后。
而她,到那时不过是个贵太妃而已。
皇帝敬你,给你定量的抚恤,皇帝若不敬你,你便只能幽居深院之中,长日与青灯古佛为伴,了却残生。
韦贵妃可不想惹皇帝不高兴,可她从前找过很多次杨淑妃的晦气。
她当日怎么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杨淑妃所生的庶出皇子,会入主东宫,并继承大统。
如今事已至此,她只得把希望押在了长孙家身上。
因为她早就已经听说了,太子入主东宫的第一大功臣,便是国舅长孙无忌。
如今的太子李恪,已经将长孙无忌视作自己的亲舅舅,不仅敬爱有加,而且时时以东宫的财帛,对舅舅有所抚恤。
陛下一旦驾崩,只有长孙无忌肯替自己说话,李恪才能真正听得进去。
因此,抓住了长孙无忌的把柄,就是抓住了家族的未来。
“当局之迷,旁观者清,贵妃娘娘居然以为,淑妃杨如意会顺理成章成为太后?依鄙人对陛下的了解,陛下断然不能容忍这样的结局。”
“你此话怎讲?”韦贵妃道。
张亮笑道:“试想杨淑妃是何出身?陛下又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让长孙无忌来作这个国舅呢?或者说,陛下为保要卖个人情给长孙无忌,让长孙无忌将这个人情转嫁到了李恪身上呢?”
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据张亮自己得到的早期情报来看,陛下想要下一盘什么样的棋,一目了然。
陛下为了不让杨家重新成为外戚,着意让长孙无忌做了李恪的舅舅舅。
就不太会放任杨淑妃坐大,成为太后。即使陛下宽厚,让杨淑妃最终成了太后,也会在太后之前,再加一重桎梏。
而这重桎梏,就是另一个太后。
而要令另一个太后存在,此人就必须要是皇后。
将来,皇后成为圣母皇太后,而杨妃则称母后皇太后。
两相对峙,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