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太子时时谨记,天下之大,非只大唐一隅,世界强国,非只大唐一邦。
居安思危,方能使我华夏民族,永存于世界民族之林,长盛不衰。
望吾儿时时不忘乃父嘱托,纳言善辨,汇聚人才,强国利民,永不懈怠!
则朕及李氏列祖列宗,可以含笑于九泉矣!”
李恪收信,脸上淌满泪水,眼神复杂的看向身前的太师。
长孙无忌在一旁看见,赶紧起身道:“请太子节哀,陛下新丧,国不可一日无主。还请太子早作决断,作速登基,主持朝政,久则唯恐生变!”
“舅舅所言极是,只是怎不见父皇信中所言之周天舆图?”
“老臣该死,竟将这事给忘了。临行之时,王公公确曾连信交给老臣。”长孙无忌慌乱中,由衣袖中扯出那方绢帛来。
李恪接过,展开绢帛,方才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
绢帛之上所描绘的那个世界中,大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整块大陆大的出奇,大大的超出了李恪的认知,惊得他瞪大了眼睛,无比渴求的搜索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
这可算作是一件当世奇珍,太傅又是从哪儿得来的呢?
以太傅的年纪,不过比自己略略年长些罢了,难道他已经神游过整个天下了?
李恪转念一想,太傅家资巨万,富可敌国。
在这长安万邦之首,只要有钱,什么样的稀奇的东西买不到呢?
除了太傅发明的那个红夷大炮,恐怕长安就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用钱买到吧。
即使是红夷大炮,兴许只要有钱,很快也能够买到。
燧发枪不就已经泄密给高句丽国了吗?
最近从东北边关发回来的军报中,越来越证明了这一点。
自从上次父皇御驾亲征,重创高句丽以来,高句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可最近一个月以来,这种局面却忽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折。
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的小股人马,竟然接连吃了败仗。
并且他们失败的原因也匪夷所思,居然是败在了与燧发枪相同的火器上。
大唐将士被火器所伤者,日益增多。
各种证据都已表明,高句丽军中,已经拥有了一支配备了燧发枪的队伍。
而且这支队伍的人数还不在少数,很有可能跟大唐的神机营不相上下。
只因高句丽国元气大伤,要想翻盘,唯一的机会,很可能就在这燧发枪之上了。
李恪有理由相信,高句丽国上下人等,不会错失这最后一次强国的机会。
如果大唐在火器技术和火器配备上,被高句丽迎头赶上,则最后的胜负,还远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