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蹑手蹑脚的绕过山岗,前方豁然开朗。
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山岗后面,是一户人家,一座小土屋孤零零的耸立在半山腰上。
其上的烟囱炊烟正浓。
山坡底下,有半亩方田,里面的粟子长势正旺。
孟凡四下打量,山洼里并不见有其它人家,就大着胆子朝农户家里走去。
两国交战,沿线几十里的百姓都已逃得差不多了。
没想到这深山里,却还有人家居住。
战争苦的不只士卒,两国百姓也是真正的深受其害。
士卒尚有军粮可食,军衣可以抵寒。
百姓失去了生计,就只能餐风饮露,流离失所了。
孟凡料定,这家里肯定没有壮丁,不然不可能还呆在如此危险的地方。
刚走到土屋院坝下面,他正要出声询问,里面可有人。
忽见一个长相清秀的异族少女,端着盆水向院坝边上走来。
少女乍一看见他,吓得花容失色。
手里的铜盆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水花溅了自己一身。
少女本能的跳着脚躲避,一边急转身朝屋内走去。
“爷爷,爷爷,你快来看呀!”
少顷,从土屋里赶出一位年约五六十岁的老者,神情惊惶,脚步踉跄。
“官爷,您到此何干?我们就爷孙两个,都是老实本分的庄嫁人。”
老者忙将少女护在身后,老脸上堆着笑。
看来,他们是被当地官吏欺负怕了,见了官就像见到瘟神似的。
只是他没仔细看,孟凡身上,穿得可是大唐的服色。
高句丽与大唐的服色相差虽然不大,还是有很多细微区别的。
孟凡见他畏惧的样子,先放下心来。
伸手进怀里摸了摸,看有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想问他换点吃的。
触手只摸到腰间一块玉佩,正是当年吐谷浑西平王慕容顺赠送给他的那块。
虽是故友所赠遗物,这时候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如今自己都要饿死,先填饱肚子,才有机会活着回去。
走了这么会儿路,孟凡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手里握着那块佩,伸手递向院坝上的老汉道:“老丈,在下并无敌意,只想向您老讨点吃的。在下路上遇上兵灾,身上别无长物,只剩下这块玉佩,应该还能卖几个钱。”
老头站在不高的院坝上面,将信将疑的看着他,不敢伸手来接。
“若要饭食,家里倒还有些,只要客人不嫌弃,不必客人掏钱,小老儿给客人盛上一碗就是了。”
老头一边说着,连忙招呼少女进屋盛饭。
少女躲在爷爷身后,看得分明,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附在老头耳边嘀咕了几句。
老头闻言,脸上颇然变色,扭头定睛看向孟凡手里的玉佩。
不看则已,一看之下,立刻瞪大了眼睛,失惊道:“你是慕容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