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耽误他痛揍唐国水师。
他已通过书信,表达了自己对于唐国皇帝的敬意。
并答应在合适的时候,归附唐国。
这一切,就连负责送信的唐将薛万彻都蒙在鼓里。
只有接到这封信的李恪心知肚明。
孟凡在等,冯冼在等,李恪在等,渊盖苏文也在等。
渊盖苏文一边派莫离支府主薄李佐升,总领三州兵马,进逼金水湾,一边派人前往大唐京都长安,向唐国国丈,太师长孙无忌送来消息。
信中除了对长孙无忌表达崇高的敬意之外,说的全都是太傅孟凡在高句丽的种种不发行径。
甚至伪造了孟凡的笔迹,书写了孟凡与渊盖苏文之间的联络书信。
那些书信中,无不昭示着唐国太傅想要取代高句丽王,统制大高句丽的野心。
长孙无忌看罢书信,雷霆震怒。
当即代天子举行了大朝会,向百官通报了这一惊人发现。
朝堂之上,百官震惊。
以太师为首的保守派,对太傅口诛笔伐。
恨不得立刻督促天子宣布太傅叛国的罪行。
以太傅为首的少壮派,却极力反对这种他们强加给太傅的罪名。
他们认为,这是高句丽的离间之计,至少也是缓兵之计。
他们主张,搁置争议,先行灭亡了高句丽,再启动对太傅的适当调查。
保守派当然不甘心,甚至把怒火引到了长安城外,孟家的两处工厂:军械厂与军粮厂。
这两处工厂,关系着唐军的命脉。
他们主张趁此机会,把这两处工厂收归朝廷所有。
不能再让孟家掌握朝廷的命脉。
长孙无忌当然一百个愿意看见孟家倒霉。
当朝表示支持这一提议。
可以不对太傅展开调查,但两处军工厂,却必须立即收归朝廷,并入兵部的管辖之下。
一纸诏令下达到灞水之畔的军营里,要左屯卫大将军,宿国公程咬金协助查封孟家的两处军工厂。
程咬金大怒,把传诏的小黄门打出了军营。
先帝在日,曾向他下诏,没有天子圣旨,任何人不得近军工厂半步。
敢有觊觎军工厂的不屑之臣,宿国公有先斩后奏之权。
长孙无忌闻之大怒,差点砸烂了自家的太师印绶。
即然无法收回两处军工厂,就只能走天子这条路线了。
皇帝李恪近日来信向他征询,对于太傅之事的处理意见,这正是一个大好时机。
既然皇帝有些一问,就证明皇帝已经对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傅起了疑心。
自己只要从中稍加挑拨,就能令他君臣失和。
而要达到逼真的效果,还必须有高句丽人的配合。
最好的配合就是,高句丽人能够占领金水湾,把孟凡建造的深海巨舰开到鸭绿水入海口去。
最好还能与唐国水师一较高下,打得李海岸丢盔弃甲。
如果真能令李海岸如同薛万彻一样,败退下去。
天子定然雷霆震怒,他孟太傅到时候就算有一百张嘴,恐怕也说不清楚。
虽然这样做有点公报私仇的嫌疑,还有损于唐国军队的实力,但长孙无忌管不了这么多了。
谁让他孟太傅如此可怕呢?
恐怕没有点非常的实力,很难掀翻孟家的这艘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