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城大败后,唐军军心动摇。
过往不败的战绩第一次被打破。
唐军已经很久没有品尝过胜利的滋味了。
长此以往,必将使战士们的战心受损。
李恪也已经到达了忍耐的极限。
太师的来信他已收到,关于高句丽那些莫须有的控告,他连一个手指头都不愿相信。
两军交战之际,这种控告很难让人信服。
李恪并没有昏庸到相信那些凭空说辞。
当长孙无忌的第二封信件送来军前之际,李恪彻底怒了。
总兵衙门内,李恪愤然摔掉手中的信件,厉声喝骂道:“老贼,几乎误我。”
长孙无忌此次来信并无新意,仍然是嘱咐李恪暂缓进军,等待他收集到更多证据。
可随信而来的,却一无所有。
连第一次的那些渊盖苏文仿造的信件都没了。
只是要他干等,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高句丽人拖垮唐军吗?
李恪雷霆大怒,顿时就有了继续起兵征伐的念头。
洽逢此时,孟凡再次来到门外求见。
李恪如获至宝,赶紧说道:“快让太傅进来。”
自己则起身在门口相迎。
“多日不见,太傅竟轻减了许多,是不是下人们照顾不周?太傅您尽管直言,朕定当对其严惩不怠。”
“多谢陛下关心,实在不是这些人的过错,是微臣连日来心甚煎熬,一心只想替陛下尽快平定高句丽,奈何人微言轻,不能取信于陛下。”
孟凡叹息一声,就要提出请辞三军统率的事来。
皇帝慌忙接住他道:“太傅言重了,是朕之过。朕险些被奸人所误。朕已决意,即日起出兵攻打大行城。”
“陛下此言当真?”孟凡一下顿住了身形。
金水湾虽然一时还没有失手,可他心里很清楚,水湾中的粮草虽然足备,弹药却并不充分。
朝廷对火药的管制一直很严格。
他虽然竭尽所能,却仍然无法弄到大宗配制火药的原料。
因此配发给金水湾的火药并不是很多。
金水湾外埋伏的斥候已经传来密信,高句丽人的第一批抛石器,虽然已经被金刚堂的人先发制人,全部催毁。
但高句丽人又兴建了第二批抛石器。
金刚堂虽然粉碎了这一次的进攻,却并没有催毁这一批抛石器。
此役,金刚堂十几个人在高句丽的霹雳雷火弹的攻势之下,受了点伤,但并无一人阵亡。
一千人对于金水湾的船坞来说,已经足够。
前提是弹药必须充足。
孟凡依据信件中所描述的内容,就能够大致估算出金刚堂的人到底还有多少弹药储备。
这一短板一旦让金水湾外的守军得知,他们定然会对城寨展开疯狂进攻。
到那时,船坞到底还能守多久,可就不好说了。
因此孟凡的内心也十分焦灼,只待要用辞去三军统率的办法来将皇帝一军了。
他虽然不愿失去三军统率大权,却也知道这样僵持下去,他这个三军统率就有可能背锅。
还不如丢出去,让皇帝自己想办法。
在皇帝一方,他既想得到三军之权,又害怕朝中势力失去平衡。
皇帝居中运筹,兵权在手也不可能次次亲征。将来还是要找个人接手三军兵权。
而放眼整个大唐朝廷,能跟长孙无忌对抗的,也就只有太傅孟凡一人。
所以孟凡若辞三军之权,则皇帝必然心惊。
还好皇帝并没有等他提出辞职,就主动提出了要重新攻打大行城的意见。
但听李恪的意思,并非是要他亲自去攻打。
“陛下圣明,臣一定一举拿下大行城,绝不有负陛下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