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孟凡决定,先拿话堵住皇帝,看他如何表现。
如果皇帝反对,不让他领兵前去。
那就表明,皇帝心中仍然有所犹疑。
如果皇帝并未反对,自己则刚好可以顺水推舟,在拿下大行城之后,再一举拿下泊灼城,石城两处要塞。
有了鸭绿水上这两处要塞,高句丽从此就再也难以翻起什么大浪了。
就算皇帝要亲征一线,孟凡也可放心的把最后的大瓜,平壤城让给皇帝。
其实他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
只要平定了鸭绿水,依照大唐如今的国力,拿下整个高丽并不难。
换上任何一个平庸的将领,都能胜任。
更何况李恪本人也不笨,他手下的能臣干吏也不少。
“太傅往来奔波,十分劳苦。如此小城,不劳太傅亲往。朕遣一员大将,领三万五千兵,足可破城。”
李恪说的倒也没有大错,三万五千兵确实可以攻破原来的大行城。
可令孟凡担忧的却是,如今的大行城已经不再是之前的大行城。
大行城后方腹地中,有渊盖苏文手下的得力干将李佐升。
此人虽然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场唐高会战,一直潜藏在高句丽莫离支渊盖苏文的府上。
但据孟凡手下的斥候了解,此人诡计多端,极善谋划。
有证据表明,前两次渊盖苏文在大唐的所做所为,暗中都有这位莫离支府主薄的身影。
他手下现有两万名高句丽精锐。
并且这支精锐还装备有几十架抛石机,若干霹雳雷火弹,上千名高句丽霹雳兵。
此外,前次石城大败,薛万彻军丢失火炮十门,炮弹若干。
这才是最要命的。
孟凡相信,高句丽人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会派人打捞沉船上的炮弹和铁火炮。
并对其进行仿制。
有实物做为参考,炮弹并不难制作,何况对于已经拥有一定火器制造基础的高句丽。
孟凡相信,石城守军很可能已经可以使用铁火炮,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了。
至于他们会不会将铁火炮运至大行城,或者把它安置在船上,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今的大行城,已经不是三四万人马能够随随便便拿下来的存在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看来石城大败之后,皇帝仍然没能看清楚敌我双方的态势。
如今已经是高句丽人最后的机会。
他们一定会用尽一切手段,拼尽举国之力,也要阻止唐军前进的步伐。
而鸭绿水无疑是最紧要的部分。
石城和泊灼城,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种时候,怎么还能轻视对手呢?
“陛下,三万五千兵或许能攻下大行城,可陛下想过没有,如今我军的局势已大不如前,陛下怎可不加了解?此役稍有不甚,极有可能重蹈石城之复辙。不知陛下将以何人领兵?”
孟凡凝神看向皇帝。
皇帝略一思索,张口说道:“大将牛进达如何?”
“牛将军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若是头一次攻城,让他去或可奏功。这次去,定然难以取胜。”孟凡实言相告。
李恪又道:“可惜英国公李绩不在这里,否则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太傅以为,薛将军如何?”
李恪本意是指薛仁贵,岂知孟凡却道:“陛下英明,薛万彻将军再合适不过。”
所谓知耻而后勇,只有败军之将薛万彻,才真正领略过高句丽人的狡诈。
正因为他败过一次,才更清楚失败的滋味,也才能时时记得防备。
“不过,要用此人,还得用激将之法。”孟凡笑道。
李恪正暗自心惊,正以为孟凡信不过别的将领,一定会用自己的心腹爱将薛仁贵。
哪知道他却选择了败军之将薛万彻。
“哦,太傅试言之,朕愿闻其详。”
李恪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心中暗自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