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将其诏入帐中,声言要用他,微臣必定以前次失败之故,加以阻止……”
孟凡如此这般陈述了原因。
李恪十分欣喜,即刻传诏薛万彻。
不一时,薛万彻进得帐来。
“末将薛万彻参见陛下,不知陛下诏末将前来,有何吩咐?”
“朕欲让你领三万五千兵,攻打大行城。怎奈太傅不同意,如之奈何?”李恪故作无奈道。
薛万彻闻言,眼中不自禁的流露出欣喜之色。
自上次石城一败涂地,他一直想找个机会一雪前耻。却苦于没有机会。
他一个败军之将,很难再获得陛下的信任。本以为这辈子也就沦落到做别人副将的位置上去了。
不意陛下竟然不计前嫌,要再次起用他。
怎不令他欣喜若狂。
谁又知道,太傅却从中横插一脚。
太傅显然更钟意薛仁贵。
“不知太傅为何不肯让末将领兵?”薛万彻不服气的看向孟凡。
孟凡笑道:“薛将军在石城全军覆没,致使我大唐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十门铁火炮。败军之将,岂敢言勇?若再用你,除非陛下打算亡国灭军。”
“你,”薛万彻闻听此言,脑袋嗡得一声,差点炸裂。
一股强大的羞耻心涌上胸膛,让他双眼本能的一片血红。
“太傅怎可如此看轻末将,末将是败了石城一战,昔年跟随先帝,却也打了无数的大胜仗。岂能因一战失利,就彻底抹杀了末将之功?末将不服!”
薛万彻气得脸红脖子粗。
孟凡笑道:“你头一次失败,致令主君身死,二次失败,又大大的折辱了主君的颜面。俗语有云,再一再二,岂可再三?”
“你!”薛万彻以手指着孟凡的鼻子,破口大骂:“太傅辱人太甚。陛下,末将愿立军令状,此战若不能取胜,末将甘愿提头来见。”
原来薛万彻曾经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家将,当年玄武门之变中,因迟到一步,未能入城营救太子。
攻打玄武门又攻不进去,只得亡命江湖,从而被太宗皇帝追杀。
后太宗皇帝大赦天下,念其忠勇,收入麾下为将。
此后兢兢业业,为太宗皇帝鞍前马后,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曾经服侍过李建成并功败垂成,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屈辱。
就连先帝都从来不当面提及。
此时被孟凡当众提起,怎能不令他气冲顶门,火冒三丈?
“好,将军壮志可嘉,朕就再给你一次机会。”李恪见时机已到,高兴的说道。
孟凡故意装作十分生气,冷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薛万彻眼见惹恼了太傅,心里好生惭愧。
李恪趁此机会安慰他道:“薛将军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否则,就连朕都要没脸面见太傅了。”
“陛下放心,末将此去,必当建功。”
前次一则是因为他自持有铁火炮助威,大意轻敌。
二则也是因为他惯常陆战,对水战其实并不十分通晓。
遇上以海盗为生的邓冼,自然一败涂地。
这回攻打大行城,是陆上作战,又回归了他的老本行。
这回他说什么也要拿出十二份的小心,应付大行城的局面。
李恪遂将刚才孟凡指点的几处要害,一一向薛万彻陈述了。
薛万彻听罢,深感受益菲浅。
这些情报的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金水湾外的两万高句丽兵,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存在。
对于李佐升其人,他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心里更是震惊。
从皇帝的中军大堂出来,他立刻就前往军营调兵。
并派出十二路斥候,多方打探大行城周边的消息。务必要事无巨细,一一打探明白。
三日之后,万事俱备,大军起行,直逼大行城下。
大行城守将刘浑大惊失色,慌忙派出三路救兵。
一路向近处的李佐升处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