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时无刻都处在无休止的争辩之中,大家可以随意观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到处发现都是嘲讽和争论。”
黎天看着诸葛策和炎修、炎为等人。
“好像是有自己的想法才是绝对的正确,就像是一碗满的快要溢出水,会因为辩论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会因为辩论失败,而夜不能寐。”
再次看向众人,诸葛策开口问道:“道长,这是为何?”
“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定论呢?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多个结果?这种一较高低的看法会不会给我们自身带来一种视角上的局限?”
三问过后,诸葛策回答不出,选择继续往下听。
黎天轻咳一下,缓缓开口说了一个故事。
在一清晨里。
有个人缓缓路过一片荒野,远远就看到有一位老者正在闭目打坐。
走近一看,却吓了一跳。
因为他好像完全没有了呼吸。
用八个字形容就是“身如枯木,心如死灰”
这怎么办?
那人忍不住叫了他一声,问他是不是感觉哪里不舒服?
这时老者才缓缓的睁开眼睛说他没事,只是达到了“吾丧我”的境界。
这人后来才知道这个“吾”指的就是我,“我”指的也是我。
一个是本心的我,一个是外在的我。
可以理解为“我忘了我”
“吾丧我?这是什么境界?”那人感到疑惑开口问道
老者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吾丧我我比较难懂,所以就不跟你解释了。”
听到这里,那人也无话可说。
见到那人转身就要走,老者又开口了:
“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个世界有天籁,地籁还有人籁这三层境界,一般人只明白人籁,有修为的明白地籁,但天籁却很少人知道。”
那人一下子就懵逼!
这老者是不是喝假酒了?
什么天籁地籁人籁的?
老者问:“你听过风声吗?”
那人回到:“听过,不就呼呼声吗?”
“也对,也不对,如果现在有风,你可以听一下。”
风吹过山谷是一种声音,吹过河流,又是另一种声音。
如果吹过大树上的孔洞就会发出成百上千种声音。
经老者一说,那人就明白了。
这就是所谓的地籁,是风吹过大地的声音,人籁就是人们自己发出的声音。
那这个天籁是什么?
老者哈哈大笑,难道山谷、河流、大树会自己出发声音?不会啊!不是风刮的吗?
说到这里,那人感觉豁然开朗。
这天籁就是风自己的声音。
老者说:“又不对”
天籁既是自己的声音,又是风吹过大地的声音,它们混合在一起就是天籁。
老者又说,风的声音就是呼呼声,就一种,但是吹过大地之后,又会发出成千上万种声音,声音的多样性就是天籁,但只有一种,就不是天籁了。
黎天看着众人说道:“大家注意下,这句话有个悬念,声音的多样性就是天籁,但只有一种,就不是天籁了。”
说完继续往下讲
那人越听越糊涂,这老者到底想说什么?
老者接着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也就是说无论是聪明的人,还是不聪明的人,总喜欢各抒己见。
比如现在走近一个书院看看,到处都是争辩。
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会搬出各种各样的说法。
以此让别人认同这种说法,显得自己比别人聪明。
听到这里,那人开始渐渐明白了
人籁就是最低的境界,每一个人都会发出声音。
都有自己的个体意识,地籁的境界再高一些,就是说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一些证明想法的依据。
就像是大树上的孔洞一样,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有自己的感悟和领悟。
但是这种领悟,这是因为自己的构造不同,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因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甚至每个人的本性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