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去吧。”灵帝有气有力的挥了挥手。
“谢陛下。”卓飞又是一拜,心中暗骂一声:“老子拜儿子。”
卓飞退下去后,灵帝久久不语,卓飞在他的心中是一个矛盾体,一个黄巾出身,却很有能力的官吏,自己,是该重用,还是应该打压呢?
“宋典,你进来。”
“奴才来了。”宋典一溜小跑从殿外跑进了寝宫之内。
灵帝看了宋典一眼,口中说道:“你说,卓飞这个人,可不可以大用呢?”
“陛下,有句话老奴不知当不当说。”宋典想了一下说道。
“但说无妨。”
“臣观卓飞,似是一个英雄人物,久后必非池中之物,这样的人,绝对是人才,但如果用不好,破坏性会很大,所谓能力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
好在陛下乃是圣主,对这卓飞是完全可以驾驭得了的,如此,何不为我所用,发挥他的长处呢?”
“嗯,有道理。”灵帝点了点头,宋典的话说到他的心坎儿去了,奸臣往往也是能臣,忠臣往往也是庸臣,一个人是奸臣还是能臣,在于君主能否正确的使用他,发挥他的特长,如果圣明的君主在朝,那就是忠臣,如果昏庸的君主在朝,那就是奸臣,古今莫过于此。那自己到底是圣明的君主还是昏庸的君主呢?
灵帝有自知之名,圣君与自己刮不上边儿,不过,自己也谈不上昏庸,有自己在一天,这卓飞就翻不出大浪来,而且,此人出身黄巾,自己如果重用于他,他必对自己感恩戴德,从此忠心耿耿,想不到这儿,灵帝心中有了算计。
卓飞一路心事忡忡的回到了北部尉衙门,心里一直想着刚才自己与灵帝见面时话语是不妥当,灵帝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想来,会对自己有个评价,至少也是性格刚直,宁折不弯吧。
盖勋是这种性格的人,所以,灵帝很欣赏他,而自己出身不好,如果不能给灵帝留下一个好迹像,恐怕以后也很难发展,他可是这个大汉朝最大的老板,自己之所以敢向灵帝说出这样一番话,这伍是因为自己在事先早已分析好了灵帝的性格。
盖勋直言犯上,灵帝就很是喜欢,说明什么,说明在发帝的心时,敢直言犯上,刚直不阿的,那是忠臣啊,灵帝也喜欢忠臣,那自己自然要做个忠臣的样子出来,最起码具人忠臣的品格,这样,灵帝也不会小瞧了自己,如果自己一味的妥协,反倒让灵帝看轻了自己。
不知自己这一次冒险会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卓飞的心中有些不安起来,他回到了北部尉的衙门之中,久久不语。
田畴来到了他的身旁,询问了卓飞面君的经过,卓飞向田畴说了一遍,田畴点了点头,口中说道:“主公这次是冒了险的,如果灵帝是心胸狭窄之辈,那么自然会处罚主公,如果灵帝是喜欢忠臣的人,那么,他一定会帮主公了结此事,未来,甚至还会重用于主公,现在,就看灵帝的表现了,灵帝虽是个昏君,但不知,是不是一个庸君。”
“我相信我的判断,当我看到他第一眼时,他虽然面色苍白,纵欲过度,但那双眸子却很有神,灵帝,我觉的,他是一个聪明透顶的人物。”卓飞说道。
“聪明绝顶?哎,可惜,这大汉江山……”田畴不由一叹气。
“哎,子泰,你先回去吧,我要休息一下。”卓飞说道。
“嗯。”田畴转身离去。
夜色朦胧,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之上,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白色的纱衣,天地一片寂静。
卓飞躺在床上,望着清冷的月光高悬于窗外,心中有些惆怅。
回到汉末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自己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在军队时的荣誉,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从头打拼,真的很难,可是,自己却坚持了下来,不断的前进着。
曾经无数次的问自己,回到这汉末的意义是什么,上苍即然给了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那么,一定有它的理由。
卓飞到了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汉末,中国大约有五、六千万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可是到了三国,由于连年的战乱,最后,吴国剩下了二百多万人,休养生息做的最好的魏国剩下了四百多万人,而蜀国,却只剩下了区区九十万人,三个国家加起来,不过是七百万人而已。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战乱之中,中国丧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民族的元气大伤。
在接下来的晋代,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不过恢复到了两千万人,可是五胡乱华,又让北方的汉人饱受磨难,几乎死绝,北方作为主体的汉人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个民族的混血,中华民族再一次元气大伤。
即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就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自己要尽量保存中华民族的元气,将战乱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自己要开疆扩土,让中华民族兴盛千年而不息。
是的,这就是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正在向这个目标迈进着,即然上苍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要把握住机会,为中华民族的昌盛贡献一番力量!
想明白了这一层,卓飞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怎么实现自己理想的问题了。
首先,必须要有一支自己的军队,在战乱到来之时,凭着这支军队南征北战,一统河山,现在,自己已做到了这一点,手里已有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藏于太行山中,隐忍不发,一旦天下有变,自己必然高举义旗,以雷霆手段,一统江山。
至于自己为什么要到洛阳来,这个问题很简单,一统江山,创万世功业,需要的是什么?人才啊!
不论做什么事,需要的都是人才,可是,在汉末这个年代,人才在哪里?普通百姓连书都读不上,所以,寒门之中,人才极少,真正的人才,都聚集于统治阶层,士大夫阶层之中,还有一些人才,则求学于名士,而这些名士,也大多是豪强士绅的代表。
自己被逼入了黄巾,贴上了黄巾余党这个标签,以这样一个身份,又怎么能服众呢?怎么能吸引人才呢?谁会投靠一个黄巾余党呢?
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必须投靠朝廷,否则的话,在汉灵帝在黄巾起义后统治的五年之中,自己的军队根本无法坚持下来,卓飞很难想象,如果汉军主力围剿太行山,太行山的群贼能生存下来,所以,自己这才占了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接受朝廷的招安,做了这个小小的北部尉。
北部尉官职虽小,但只要自己干的出色,必然声名鹊起,如果再交好各方势力,那自己就可以完全洗白自己的身份,真正的融入到统治士大夫阶层之中。
到了那时,自己就可以一呼而百应,得到天下士人的认可,得到很多的人才,这也是卓飞接受朝廷招安,洗白自己身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那就是积累人望,卓飞相信,只要自己为官公正清廉,就可以得到百姓的认可,得到未来事业所必须的人望,有了人望,则不论是人才还是士兵和百姓,都会投效于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自己如何去做呢?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卓飞发现这洛阳城各种势力错综复杂,但主要可以分为三股势力,势力最大的是十常侍,他们也可以称为帝党,依附于汉灵帝,掌握着朝廷的大权。
第二股势力是以何进为首的外戚,何进已是大将军,掌管着全国的军权,势力不可小觑,又有何皇后撑腰,是仅次于十常侍的第二股力量。
第三股力量是以袁隗、王允等人为首的清流,这些清流,占据了朝廷的要职,很多人都是党锢之乱后重新加以任用的,与宦官是死对头,他们,也拥有着巨大的声望,可惜,却没有像十常侍和何进那样实权在握。
而清流又与宦官是死敌,于是袁隗与王允等人就依附于外戚,大将军何进,想依靠何进的势力与宦官相抗衡。
可惜,何进虽是屠夫出身,但却也不是愚蠢之人,深知袁隗等人的用意,如果自己真的与宦官作对,自己还是处了下风,那十常侍,背后的人可是皇帝,皇帝在极力护着他们,自己又怎么能搬得动叫?
所以,何进也并不卖力气与宦官斗,而是利用清流的声望抬高自己,同时与宦官张让等人又交好,周旋于宦官与清流之间,如同在两个鸡蛋上跳舞一样,哪支鸡蛋也不敢踩破。
于是盖勋,此人虽是清流中人,但为为暴躁,与清流中的其他人关系并不好,很受排斥,而他又与十常侍是死敌,与何进也不亲近,只不过仗着皇帝的信任而办事而已,这也是卓飞拿他开刀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