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盖勋,即交下了十常侍,又不得罪清流与外戚,甚至通过盖勋敌人的嘴,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声望,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以后怎么做,那也简单,盖勋那里,自己是一定不会赔罪的,十常侍那里,要暗中交往,何进那里也不能落下,其余的时间,应该多结交一些京中的豪杰与名人,提升自己的声望,多发掘一些人才,看看能不能为自己所用,一直混到董卓入京,到时自己就偷偷溜走,到太行山举起讨董的大旗,如此,必可得到巨大的声望,首义之臣,自己是一定弄到手的。
之后,再弄一块地盘,先并州,再幽州,总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立下根基后,再徐图发展。
卓飞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要得到民望,自己不如注书立说,给自己确立一个当世大会面的身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民望就很容易获得了。
想到这儿,卓飞心头大喜,仿佛拔云见日,眼前一下子开朗了许多,他又将细节想了一想,上一世,自己摊上了一个好老爹老妈,从小重视对自己的教育,《论语》读了很多遍,关于《论语》注解的书也读了好多,自己的记忆一向不错,这回,就用上一用。
想到这儿,卓飞下了榻,来到了书房,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第二天一早,卓飞找来了田畴,与他说了自己的想法,田畴愣愣的看了卓飞半晌,要说起来,卓飞打仗倒是有一手,可是怎么却又成了《论语》大家了,要知道,没有几十年的学问,是不可能注书立说的。
卓飞见田畴不信,立即将自己晚间写的手稿交给了田畴,田畴一看,不由大惊,这对《论语》的注解,简直是太过精辟,恐怕当今之世,就算是卢植与蔡邕这样的大儒也是难以写得出来的。
“难道,主公真是神人下凡?”此时的田畴,对于卓飞,无比的崇敬,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竟然能写出这《论语》注释来,这简直是太匪夷所思了,只能用先知先觉来形容卓飞了。
“子泰,我幼时读过《论语》,所以很有体悟,不过时间久了,有些记很是模糊,由我口诉,你帮着我整理一下。”卓飞说道。
卓飞有自己的想法,一来自己的字写的虽还可以,但是却只会简体字,对于这繁体字,却很是挠头,这个时代,只认汉隶,楷书都很少,自己写出来的简体字又有谁能认识呢?所以,只能劳动田畴代笔了。
“畴必竭尽所能,替主公完成心愿。”田畴虽说不知卓飞怎么突发奇想要注书立说,但即然卓飞有这个想法,自己就一定要支持,这毕竟是好事,看来,自己的这位主公,真是一位天下奇才啊,能跟着这样的主公,也不枉费了自己的一番学识。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卓飞真是苦不堪言,一方面尽力回忆《论语》注释,然后口授出来,一方面还要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
由于卓飞上一世年代的超前,所以,当时对《论语》的理解远非东汉末年这个时代所能比拟的,这也就注定了,再加上卓飞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也加入了书中,这样一来,让这部《论语注释》更加的完善,最开始,卓飞还以为自己是在剽切后人的成果,不过不知不觉之中,卓飞在书里面加上了许多自己的东西,这部新鲜出炉的《论语注释》,已完全可以说是卓飞的心血之作了。
这一个月,卓飞也真是受了累,人瘦了一圈儿,头发掉了许多,真是伤透了神,刚开始的时候,田畴还能插言,帮助卓飞一下,后来,田畴觉的自己的见解与卓飞相差太大,也就不再插言,一心一意的书写了。
一个月后,卓飞的《论语注释》终于新鲜出炉,田畴提议,找几十个字写的好的抄手,来抄这部书,然后传播出去,最大范围内扩大卓飞的声望。
“几十个人怎么够?要多找些人来。”卓飞说道。
“这个,现在职业的抄手就这么多,再多恐怕是不容易的了。”田畴说道。
“你到国子监,那里有三千学生,出高价,每部书一金给他们,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抄写出来。”卓飞说道。
“国子监?一金?”田畴心中一动,心中却为卓飞的大气而暗暗喝彩,国子监的人,那可是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才,未来官员的储备库,如果能让他们抄写这部《论语注释》,那对于提升主公的民望有极大的帮助,也许,因这一部书,主公真的可以一越而成为当世大儒之列。
二十几岁的当世大儒,这简直是冠绝古今啊!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一部书一金的高价花的也不冤枉!
想到这儿,田畴点了点头,立即拿着卓飞的手稿走了出去,随后的几天里,田畴找来了几十名职业抄手,这睦职业抄手字写的极快极好,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将这《论语注释》抄了一遍。
卓飞看了看这些手稿,眉头一皱,口中说道:“要是有印刷机就好了。”
“什么是印刷机?”田畴问道。
卓飞这才意识到失了言,心中暗想,以后一定要把印刷机造出来,再不济,也要把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弄出来,想来,这就可以挣一大笔钱吧,而且,也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一想到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要归自己名下,卓飞不由嘿嘿笑了起来。
“主公为何发笑?”田畴愣愣的看着卓飞问道。
“没事,只是想到了一些高兴的事情。”
卓飞声音一顿,口中说道:“你去找几个画工精良的人来,给这书设计个封面,画上一些图画,写上书名,至于书名嘛,叫《论语注释》有些陈旧了,就叫《论语新注》吧。”
“设计个封皮?”田畴眼中精芒一闪,随即,他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论语新注》知名度的一招妙棋啊。
“我这就去。”田畴兴奋的走了出去,对于田畴来说,还是很愿意做一些学问上的事的。
又过了几天时间,这《论语新注》也抄写了上百本,田畴拿着这些《论语新注》到了国子监,重赏之下,秘有勇夫,结果,倒是有半个国子监的人为卓飞抄写这本《论语新注》。
由于田畴严格要求,这套书,从内容,到质量,都可以说是上成之作。
卓飞想了想,将抄录的第一本书,亲自送到了蔡邕的府上,蔡邕看后不由大惊,拍案叫绝。
在卓飞的请求之下,蔡邕兴致勃勃,亲自为这《论语新注》写了序,有了蔡邕的认可,这《论语新注》的行情可以说是水涨船高,一路飙升,很多的仕人都要看一看,这个由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写出来的书,到底是什么样子,连蔡邕都给作了序,难道这书真的有这么好吗?
一个月之内,这《论语新注》一共抄写了三千本,卓飞立即让人将这些书拿出去贩卖,由于之前的一个月中,很多学者书生参与这一本书的抄录,凡是抄录的人,都说大有收获,这就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
结果,这《论语新注》由几文钱的订价一路飙升,直直升到了两金一本儿,就是这样,还洛阳纸贵,很多人买不到的,第一期的三千本儿转眼间就销售一空了。
凡是看了《论语新注》的,不由都为卓飞高远的见识所折服,卓飞在这《论语新注》里,加上了很多自己的思想,巧解圣人之言,为人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极大的增加了视野,很多人终于知道,原来,圣人话中的美好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皇宫之内。
汉灵帝的内侍,拿了一大摞新买的书,恭恭敬敬的摆在了御书房的书案之上,刚才裸泳馆归来的汉灵帝兴致很不错,随口问道:“这中间有什么书?”
“启禀皇上,现在京中都流传着一本叫《论语新注》的书,奴才也不知是好是坏,不过,听说这书是一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写的。”内侍知道,这个皇帝,是很喜欢新鲜事物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注书立说,这事,确实够新奇了。
“嗯,知道了。”汉灵帝接过内侍递过来的《论语新注》,并没有拿起来去看,虽然很有好奇心,但是他太累了,这个帝国交到他的手中,已是暮年,疾病缠身,自己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自己刚当皇帝的时候,也想有所作为,做一个伟大的君主,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发觉,这朝政,却有无数的烦心事,自己不到三十岁,难道大好光阴就消磨在这无数的烦心事中?还是寻找自己的快乐吧,这个国家,并不是自己所能一力挽回的。
改天叫侍卫给朕说说吧。汉灵帝说道。
“陛下不如让这写书的人亲自说说。”内侍说道。
“是谁写的?”
“乃是洛阳北部尉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