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虽难而吾往矣!”王允精神一震,他觉的,眼前的这个年青人,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自己以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提拔于他。
又聊了片刻,王允对卓飞很是满意,见天色不早,王允这才与卓飞告别,二人同时离开了蔡邕的府中。
从蔡邕府中出来,卓飞长出了一口气,与王允这样的老狐狸说话真的很国,即要表现出自己的忠君爱国,又要体现才华,还不能让王允看出自己不想得罪宦官的心思,这三国时期的人杰,果然是不凡。
下一步,自己应该怎么做呢?现在,声望已经有了,这《论语新注》的发行,让自己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现在,在仕人们的心里,自己与郑玄、卢植、蔡邕这样的大儒之间,相差也不算太多了,而且自己只有二十几岁,所以更加引人注目,那自己就赚足人望,在未来的乱世之中,多吸引一些人才吧。
卓飞回到了北部尉府,一进府,田畴就走了进来,说今天又有很多人想见卓飞,但被田畴挡了回去。
卓飞漫不经心的看了看来人的名单,当看到其中一个名字之时,卓飞眼眸之中精芒一闪,口中问道:“他来过?”
田畴看了看那名单上的名字,见上面赫然写着“颍川荀彧”四字。
“不错,下午是有个叫荀彧的青年来过,不过见你不在,就挡了回去。”田畴说道。
“他现在住在哪里?”卓飞问道。
“荀彧刚刚来到洛阳,据他说,正是客栈之中休息。”
“立即让人找到荀彧下榻之下,我要亲自见他。”卓飞急道。
“这个,主公,荀彧虽然有些名气,但年纪青青,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吗?”田畴问道。
“此人,乃是人中龙凤,未来必成大器,我一定要见到他!”卓飞说道。
卓飞心里明白,荀彧是什么人物?那是曹操手下的头号谋士,其智谋,在三国前期乃是顶尖儿的,如果能将这样的人收于麾下,那何愁大业不成呢?所以,现在,自己必须要见荀彧,将他笼络住,未来再次他收于帐下,则自己事业的成功,则又多了几分胜算。
这就是名望的好处啊,有了名望,就会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主动来找自己,而不是自己费尽心机到处去找他们,试想,如果自己一直背着黄巾贼的名声,那如荀彧这样的人才,又怎么会来见自己呢?避之还唯恐不及呢。
第二天一早,田畴红着眼睛来见卓飞,显然,田畴是一夜未睡,眼中布满了血丝。
田畴打了一个哈欠,口中说道:“主公,那荀彧,我已经查到了。”
“查到了?在哪里?”
“在同来客店。”
“好,子泰,你这就随我去见荀彧。”
半个时辰之后,一辆两匹马拉的马车停在了同来客店的门口,卓飞与田畴从车上走了下来。
“主公,荀彧就住在这间房间里。”田畴一指楼上的一个房间说道。
卓飞点了点头,敲了敲门,房门应声而来,一个青年走了出来,只见这青年身材适中,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袍,袍子的衣襟上绣着纹饰,打扮的干干净净,一看就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
“请问二位找谁?”
“敢问,足下可是荀彧荀文若吗?”卓飞问道。
“正是,你们是……”
“在下卓飞。”
荀彧的眼睛一亮,口中问道:“你就是最近名满洛阳的卓飞卓大人?”
“正是。”卓飞含笑点头。
“快请屋里坐。”荀彧连忙将卓飞与田畴让进了屋中,三人席地而坐,荀彧连忙吩咐店小二送茶过来。
不一会儿,小二拿过来三张小几,上面摆上了茶与糕点。
三人一见面就聊了起来,在场的三人,无论是田畴还是荀彧,都是饱学之士,就连卓飞,也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三人谈天说地,从古谈到今,最后聊到了卓飞的《论语新注》之上。
“卓大人的《论语新注》我已经看了,果然是见解独到,精辟,非我辈人所能启及的啊,想不到卓大人有所此大才,真叫文若叹服。”荀彧恭恭敬敬的说道。
卓飞微微一笑,口中说道:“在下自幼就喜欢论语,看的多了,想的也就多了,所以心血来潮,才写出了这部东西,倒让文若兄见笑了。”
“或连《论语新注》都是卓大人心血来潮之物的话,那卓大人的高才,文若只能仰瞻了。”荀彧说道。
话里字间,可以听出,荀彧对卓飞的《论语新注》很是钦佩,于是卓飞,但是崇拜。
“卓大人,能在双十年华之时而著出此惊世之作,只能称为世之天才了,古今少有啊,今日能与卓大人一会,真是小可三生有幸啊。”荀彧说道。
荀彧说的是心里话,现在的他,在读了《论语新注》之后,对卓飞真的很是佩服。
卓飞不由一笑,问道:“不知文若兄今生的抱负是什么?”
“抱负?自然是复兴汉室,让百姓安居乐业,住有所居,穿有所衣,吃有所食,老有所养,这就是荀彧的抱负。”荀彧说道。
卓飞点了点头,口中说道:“我与你一样的看法,那就是让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让天下长治久安。”
荀彧连连点头,直觉卓飞与自己志气相投。
“文若,你观这天下,未来几十年的气数如何?”卓飞问道。
“哎!”荀彧长叹一声,口中幽幽说道:“以现在的情况看,这天下大乱,将不久矣。”
到底是荀彧!竟然能看出天下即将大乱!卓飞之所这么问荀彧,也是起了考较之心,看荀彧的眼光是不是真如史书上所讲的那么独到,现在看来,这荀彧能看出天下即将大乱,倒真是大才啊,史书并没有骗自己。
卓飞接着说道:“我辈当以匡扶国家为己任,就算是天下大乱,我也要将这天地乾坤扭转过来!”
卓飞的话慷慨激昂,荀彧听了也是热血沸腾,心道,这卓飞真是一个有大志的人啊。
“文若,若将来有一天,朝纲崩塌,天下大乱,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匡扶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卓飞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他没有说匡扶汉室,而说的是匡扶国家,他知道,荀彧是一个忠于汉室的人,而自己,将来必然要篡了这汉室的天下,又怎么能匡扶汉室呢?
匡扶汉室,不过是一个名头而已,将来也许会成为自己的招牌,但骨子里,汉室是不可能再兴起的了,但自己不想骗荀彧,所以,只能说匡扶国家了。
“若真的有那一天,我荀文若必然助君匡扶天下,为百姓黎民的丰衣足食而奋斗。”荀彧朗声说道。
荀彧此时对于卓飞的学识与志向,已是极为的崇拜,一心认为卓飞是一个忠心为国的人,所以自然是一口应了下来。
卓飞大喜,口中说道:“若如此,天下虽乱,但百姓有望矣!”
当下荀彧立即叫人摆上酒菜,与卓飞和田畴痛饮一番,卓飞约荀彧到自己的北部尉衙门居住,荀彧心想自己本来也没有住的地方,就答应了下来,痛痛快快的与卓飞和田畴来到了北部尉衙门,在此住了下来。
原来荀彧来到洛阳,不过是为了求学,而卓飞通过《论语新注》一书,已成了炙手可热的大儒,荀彧能与卓飞昼夜相处,觉的对自己的学问必然有所精进,所以这才答应了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