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舍本逐末
水泥炼制出来了,要怎么用那是李信的事。
商榷只要自己要用时有得用就行,其他的就不归他管了。
当然,钱还是要收的。
一担水泥卖十文钱,都有得赚。当然初期还能卖得更高些,毕竟物以稀为贵。
在商榷忙活水泥的事时,里正雇来的石匠也没闲着。
商榷安排他给村子里打石磨。
村里只有一个石磨,直径不足一米,放在谷场那边。
村里谁家要给粟米脱壳或磨豆粉什么的才会用到。
偶尔有人家会磨些面粉做炊饼,多半是家有喜事。
此时北方还没有普及水稻,这个时候人们除了吃粟米,大多吃的还是麦饭,就是把整个麦仁煮熟了来吃。
炊饼是只有富户人家才吃得起的吃食,百姓只能在年节时才会做上一些。
商榷吃过一次麦饭就投降了,一直吃得都是粟米,也就是小米。
家里没有粟米了就用麦仁去县城的米铺换或买。
一升粟米三文钱,一升麦二文钱,一升面粉五文钱,一升豆子二文半。
都是普通米面的价格,还算是便宜,四两廪银足够商榷生活的。
商榷家有一个小磨,还是原主父亲在时打的,专门用来处理药材。
后来被商榷用来磨豆子或面粉了。
这次,商榷让石匠打的是两个大磨,直径有一米五。
一个放在谷场,一个放在后院。
顺便还在后院垒了一个大点的土灶。
没错,他打算教村里的人做玉脂,也就是豆腐。
既然要养猪,自然不能少了猪食。
除了猪草,麦糠、红薯之外,豆渣也是饲料的一种。
反正豆干已经暴露了,教给李信不如教给村里人,哪怕是改善一下生活也是好的。
因为石磨太大,寻石料就寻了好几天。等把石料运进村里,再凿彻垒盘,又过了好几天。
等石磨也打造完成时,石山那边已经烧制出了第一窑水泥。
石磨打好的当天晚上,商榷就让顾刘氏用大翁泡了几斤的豆子。
又让左晋明去跟里正说,请他明日来家里一趟,他要教大家做些新的吃食。
第二天早上,豆子就泡的差不多了,商榷让顾里把石磨刷洗干净。
源溪村的住户并不多,只有七八十户,其中属于商氏一族的有四十几户,剩下的就是商榷家的佃户。
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大村子了,周边等闲的村子不敢相欺。
此时已进入初夏,田地里种下的种子已经长出嫩苗。
除了除草,地里的活也不多,三三两两的女人们围在一起搓麻绳,男人们则商量着去哪里打些零工,赚些家用。
听说商榷要教大家要做玉脂,无事的都感兴趣地跑过来观看。
族老们过来凑热闹,想知道这豆子是怎样做出吃食的。
里正还打发了商升帮着顾里推磨。
以前小用见过姜秀做豆腐,所以一开始就由他往石磨里添豆子和水。
只是他太矮,添起来费劲,没一会儿就被旁人取代了。
几斤豆子,不过是两桶多一点,商榷先磨了一桶的量,出了两桶半的浆水和半桶的豆渣。
让商升他们把剩下的豆子磨了。
商榷指挥着人把磨好的浆水用麻布过滤,然后倒入院内架好的大翁中熬煮。
熬煮时要时不时地搅动一下,免得糊锅。
还要撇去表面的浮沫,这都是杂质。
等浆水翻滚了几次后,才彻了灶下的火。
待浆水稍凉,商榷取出备好的酸浆,缓缓地倒入翁中,一边倒一边搅动。
离得近的人能看见浆水慢慢地凝结成了絮,又慢慢地结成平整的块状,这就是豆腐脑。
商榷先让小用取了碗盏,打了几份送给族老品尝,有的放了盐,有了撒了点糖粒。
嫩滑的豆腐脑一入口,就让族老们眯起了眼。
他们岁数大了,牙口不好,平时稍硬些的吃食都吃不了,这豆腐脑一入口,就觉得舒服顺口。
里正也点了点头,“豆腐脑的味道果然比煮的盐水豆要好吃多了。”
那一边商榷都让顾刘氏,帮他把豆腐脑从大翁里舀了出来,放在准备好的楔子里,用布裹了扎紧,再用重物压实。
清水从里面渗了出来,流到了下面提前放好的木盆里。
一共三个楔子。
一个压得时间短点,就是嫩豆腐。
一个压得时间久点,制成老豆腐。
还有一个则压制成硬豆腐,准备做豆干用。
豆腐压好后,商榷亲自动手做了几个菜。
一个嫩豆腐汤,只放了点盐和莼菜。
一个是焖豆腐,放了点豆酱汁。
一个是煮豆干,用骨汤为底,加了辛料。
没有用他暖棚里的菜,因为那些寻常人家没有,吃了也做不出相同的味道。
几个菜都做得足足的量,在场的人每样都能尝上几口。
剩下的豆渣也没浪费,被商榷用小磨又加工了一下,和了些麦粉在里面,做了饼子。
菽的种植传承了几千年,是重要的税粮之一。最普遍的食法就是煮来食用。
有了石磨后,曾有人试着把豆子磨成粉来做饼子。
但用纯大豆粉制成的饼子比石还硬,后来多是与麦粉或野菜混着食用。
大家第一次知道普普通通的豆子还有这么多的吃法,做起来似乎也不太麻烦,都感觉新鲜。
“商生,你最后放的那碗水是什么啊,怎么就把浆水变成了豆腐呢。”
“那是卤水,每次做豆腐时留上一灌,在阴晾处两三天有了酸味就能用了。”
等大家都尝过了,商榷对大伙说道:“一盒豆子能出三盒半至四盒的的豆腐,还能得半盒的豆渣。”
有村民就说道:“商生你把做豆腐的方子告诉了我们,大家要是都做,做得多了卖给谁啊?”
“这豆腐本就不是什么稀罕的吃食,家家会做才是好的。”
“家家都做?那还卖给谁啊?”
“你没听商生说嘛?”有人接话说道:“一盒豆子能出三盒半至四盒的的豆腐,还能得半盒的豆渣,这豆渣又能做成饼子,这若是家家都能做,就相当于多了三至四倍的吃食,就算不能吃饱,多少也可果腹,有了此法去岁冬天也不会饿死那么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