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乌斯蔵巡抚王介之和青藏总督胡执恭一向不对付。矛盾嘛,从根子上源于两位大学士:何吾驺和孙金鼎。
还好,两人不同城,王介之驻日喀则;胡执恭驻拉萨,一般情况下,吵不起来架。
特殊情况例外。
叶尔羌新汗王拉提夫汗的使者到了,请求大明出兵救援逃到于阗的叶尔羌残兵败将。兹事体大,胡总督觉得应该找王巡抚商量一下,遂写信请王介之来拉萨。
一见面两人就掐。
胡总督是激进派,觉得此乃进军西域的良机,正好趁势将哈密、吐鲁番、莎车、准噶尔、伊犁,一股脑儿全占了。
王巡抚是稳健派,觉得大明既然已经取得了青海、乌斯藏,就应该站稳脚跟、稳扎稳打,不宜在西北继续动刀兵。贪多嚼不烂。
八百里加急,官司打到南京朱亨嘉的御案前。
朱亨嘉看着这两道截然不同的奏疏,献入沉思。
两位重臣说得都有道理。大明刚得了青藏二省,统治还不稳固,贸然出兵,恐怕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更何况,关守箴对自己说,国库的存银只剩三百万两了。仗一旦打大了,银子不够可不好收场。可若是放弃了这千载难得的好机会,又着实可惜!
“朕乃千古一帝,岂能学那些庸主,机会来临,也不知道把握。至于银子嘛,让那些大臣省着点花便是”,朱亨嘉站在那张《九州万国舆图》前,自言自语,下了决心。
先批复王介之:“览尔所言,老成持重,然却失了些锐气,做事,步子不妨迈得大些”。
又将胡执恭猛夸了一顿,“如此良机,若不抓住,恐怕日后会悔断肝肠!尔所言甚合朕意,上天待朕何厚,将尔这样的睿智之人赐给朕!居然一次次的与朕不谋而合!”
夸完以后,话锋一转,“尔所提之事,朕俱准了,调兵遣将,只管放手为去。可有一则,今年只能给尔五十万两银子。尔省着点用,务必给朕将此事办爽利喽!”
批复传至拉萨,胡执恭有些傻眼,只拨五十万两银子,就想戡平西域,何其难哉!可君叫臣省,臣不得不省。
想了想,前番打和硕特汗国,剿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什么皮甲、长枪、弯刀、土铳、土炮之类,这些物资,明军大多瞧不上,放在仓库里堆着也是浪费。不如给叶尔羌人用,既做了人情,又不花钱。
大笔一挥,拨给叶尔羌人土炮百门、土铳两千杆、五百具棉甲、三千具皮甲、五千把蒙古弯刀、三千枝矛、八千张弓,其他军器若干。
光给武器还不行,叶尔羌军队已经被打残了,需要大明直接派军进驻壮胆。
直接派军?花的银子可就没根了。伟大的皇帝陛下可只给了五十万两银子。
区区“阿堵物”,难不倒足智多谋的胡总督。没钱派兵,可以派将,派些将领帮助训练叶尔羌军队,又省钱又省力。
中华派军事顾问的传统,历史悠久。春秋时晋楚争霸,为了给楚国添堵,晋国就向吴国派了大量的军事顾问,利用吴军骚扰楚军。
胡总督熟读史书,自然知道春秋之事,如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