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彧的话可以说是刀刀入肉,每一刀都扎在李世民的软肋上。
的确,封禅这种事情的确可以说是由帝王主导的,毕竟只要是帝王开口了那下面肯定就得跟着。
也就是说,如果李世民铁了心的要去泰山封禅,那么下面的人说什么都是不好使的。
就好比征和年间的汉武帝刘彻,内部都已经成那个样子他还要去泰山,甚至还要去碣石寻仙问道。
这不扯淡呢么?
因此冯智彧的话中也就是这个意思。
你去没事儿,想去的话也能去成,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百姓们是怎么想的?
若是你的功绩不够出色,那你的封禅岂不是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反而言之,若是你的功绩足够出色,又何必用泰山封禅这种劳民伤财的举动去彪炳自己?
对于冯智彧这种后世来人,泰山封禅在他的眼中就是帝王自得意满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不自信的一种体现。
若是你足够自信就没有必要用这种虚无缥缈且未经过验证是否有效的方法去证实。
“在你的眼中,朕原来是如此的不堪吗?”良久之后,李世民失意的叹了一口气。
本来吧,封禅这事儿的确不是他提出来的,但在有人起了这个头之后他也确实是心动了,也觉得自己拿下了草原,被草原各部尊为天可汗的自己也是有资格去泰山封禅的。
可现在在冯智彧的一番话之下他又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是了。
“不堪肯定算不上,但是父皇,这两年的成功已经让您的心有些动摇了。”
“不说您比不上秦皇汉武,就是和前隋的文帝比起来您自认如何?”
今天,冯智彧也算是充当起了一个谏臣的角色。
以往的他虽然不尊礼仪恣意妄为,但最基本的底线还是有的,他不会像魏徵那样犯颜直谏。
他和魏徵不一样,他并不想像魏徵那样成为一个名传千古的诤臣、谏臣,相比之下他更加看重自己的亲人。
但是今天的他却破了例,因为李世民这两年做的实在是不怎么样,甚至有点儿跌破冯智彧预想中下限的程度。
唐朝现在的经济体系已经有点儿摇摇欲坠了,如果今年李世民还不出手调控的话他就准备出手了。
“父皇,不是儿臣有意贬低您,但是在内政上您真的比不上前隋的文帝,若是您不信的话大可以出去走走看。”
“这两年您一直把重心放在了粮食上面,但却丝毫没有考虑过其他的方面,儿臣到现在做的已经够多了,您不能一直让我来做这些。”
“父皇,谷贱伤农啊!”
冯智彧狠狠地叹了一口气。
商业一直都是李世民的短板,或者说在这个重农抑商的时代这是所有皇帝的短板,但是冯智彧从来都没见过有哪个帝王短的如此离谱。
纵观历史,贞观时期的粮价或许说不上是最低的,但绝对也是排得上名号的。
是,粮价高了百姓吃不起,但也不能低了,因为粮食是绝大多数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