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这句话不是随便口嗨的。
刚来长安的时候冯智彧和李世民一样,一直都是把重心放在粮食这个方面的,因为那两年天灾连连,还有北征突厥这种事的存在就不得不这么做。
而后来,冯智彧很快就把重心转移到了经济方面,因为他知道如果一味地重视粮食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失衡。
甚至是崩盘。
可是,李世民却没有注意到。
从贞观二年的那场蝗灾过后,李世民一直在着重于降低粮价,使得粮价一降再降达到了十文一斗的地步。
这还不算,冯智彧这才刚回来呢,他从芳林门进入长安城,在路过延寿坊的时候他就听到了百姓们在议论粮价下调的问题。
冯智彧知道李世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他去年就告诉过李世民了,今年齐鲁地区很有可能发生旱灾,李世民是想先降低粮价,低价收粮转而用到齐鲁地区的赈灾工作上。
粮价的一降再降让百姓们已经转移了重心,从去年开始,长安周边就已经陆陆续续的有百姓开始种植棉花了,而从西域运过来的棉花种子也炒到了高价。
别人不知道,但是冯智彧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西方的圈地运动后果太过于惨烈,他不想这件事也发生在中原大地上。
“父皇,这两年的粮价太低了,都已经低到了百姓们都不愿意种粮食的地步了。”
“白叠花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我知道您是想让百姓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信心,但是自去年开始长安周边就已经有百姓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放弃了粮食转而种植白叠花。”
“您有没有想过,如果粮食的价格持续低迷下去,百姓们会不会大量种植能够卖出更多钱的棉花?”
“玉米的育种工作很顺利,但远远达不到足够让关中百姓种植的地步,土豆种子的改良更是个连影子都没有的事情。”
“您有没有想过天下无粮可用的场景?还是说您要等到百姓们自己发现白叠花种多了,粮食不够用了才去继续种粮食?”
这两年的李世民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在岭南冯氏等一众新兴世家的帮助下先赈旱蝗两灾,再拿突厥。
这还不止,现在就连统治草原这种让他头疼许久的问题都在冯智彧拿出羊毛和口蘑的攻势下有了可能。
这两年的李世民已经不是那个刚刚登基的李世民了。
想到这里,冯智彧站了起来,走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父皇,儿臣打从贞观二年进入长安开始就从未大量涉及粮食方面,唯一的接触也是在位玉米培育种子。”
“儿臣先是改良了制盐的方法,后又制羊毛衣物、做白叠花,为的就是尽量的把这些东西的价格都压下来,让百姓们别为了钱财而放弃了粮食。”
“但是您呢?”
“您好好想一想吧,别说泰山封禅了,若是粮价的问题再不解决,儿臣要么就得插手粮食,要么……”
“就只能返回岭南了!”
说罢,姜云志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偌大的立政殿,只剩下李世民一个人坐在书案后低头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