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震所说的人人有衣穿,人人有肉吃,并非是虚言画饼,也并非是要搞慈善事业。
这些老弱妇孺如果只是像现在这样带着他们行进,那他们就只是单纯消耗粮食的负资产,后世内卷成狂的商业文化培养出的赵震,怎么能允许自己的企业有负资产存在!
变废为宝的诀窍只有一个,分工分工再分工,孔子说因材施教,赵震讲力所能及。
千户所指挥使者府里,在陈立三、李富春、张三发的注视下,赵震正和齐管事商讨着流民们的工作分配问题。
“凡是不愿意上阵拼杀的青壮男子,有手艺的进匠户营维修兵甲,没手艺的进辎重队,帮助运输粮草。”
赵震口述一条,齐管事就用毛笔在纸上记下,在如今的义军之中,赵震要求所有的命令和规章制度都必须文字化,文件化。
除了在战场上,所有没有形成条文的命令,每个人都有权力拒绝接受,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流民中有人各行其是。
“可那些实在拿不动刀,也扛不动的老汉怎么办?”齐管事皱着眉头问道。
赵震早有腹稿,直接说道:“原来是村老,里长的,可以让他们继续掌管一定的丁口,剩下的老汉就要他们去帮忙照顾孤儿寡母。”
流民团体从来都是最受达尔文主义影响的人群,纯粹的老弱病残者,基本早已被饥饿和病魔清除了。
如今还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要么之前便在乡民中颇具威望,受大家供养。要么就是儿孙孝顺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这样的人不多,但是影响力可不小,赵震给他们安排的基本都是清贵工作。
“那营中的女流怎么半,营里当兵的青壮多是光棍儿,若是让她们出来做活计,那不知要惹出多少祸端。”齐掌柜再次发问,虽说流民早没什么资格讲男女大防,但是想到这位先生非要将女子也列进辅营,他就觉得头大如斗。
“给那些年轻女子单独成立个洗衣营,平时就做些缝洗浆做的事,确保士兵和咱们营里人人都穿得干净,穿得整齐。”
这事赵构好像也干过,不过功能好像略有不同,赵震分了一下神后,又赶忙拉回来继续说道:“咱们那些那些中年妇人个个泼辣非常,显然是不怕男子瞧的,就把他们分配到炊事班和医务营。专门为大家操持伙食,照顾伤患。”
虽说在这个种地、砍人决定生产力的时代,女子能顶半边天还是一句空话,但是赵震也不能坐视这么大的一股劳动力被遗忘。
陈立三等三位商人虽说对驱使女子做活不喜,但是又实在对赵震的分配挑不出什么毛病,齐管事拿眼角撇了撇诸位东家,看他们没有反应,也就分条列目地记在了纸上。
但是这还没完,眼见齐管事刚要放下毛笔,吹干纸张,赵震的声音又再次响起了。
“还有营里十二岁以下,四岁以上的孩子,也不能任由他们闲着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