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亲**待下来的工作,普天之下又有谁敢拒绝。再加上之前稳定粮价和调度边关粮饷这两件事,干得尚可称之为漂亮,并受到李世民的称赞,李承乾此刻也是豪气干云,在他的眼里现在根本就看不到困难二字。
不过,李承乾答应得那么痛快,倒是把站在一旁的长孙无忌给急坏了。
“我的傻太子啊,你怎么就不好好的想象这其中的利害,贸贸然就答应了下来呢?”这样的话,长孙无忌自然不敢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出来,只能在心里想一想,暗暗着急罢了。
还好今天所议的事情并不多,没过多久李世民就把大家都放了出去。下班后的长孙无忌,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赶往东宫去找自己那个傻侄子,虽说现在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可总还要给他提个醒吧。
“太子殿下有没有想过,蜀王那么一个争强好胜之人,眼见殿下接连立下两件大功,不但没有着急上火,反倒是甘愿冒着皇上训斥的风险,把手中差事交了回来,是什么原因吗?”作为太子的亲娘舅,说话的时候自然是不需要顾虑的太多,语气也不必太过恭敬。
原本没有对这件事情深想的了李承乾,经过长孙无忌的这么一番提醒,才猛然发现这其中不同寻常之处。只不过他实在是想不明白,李恪这么做除了会让李世民失望意外,还会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长孙无忌见李承乾有些不明所以,直好直接说道:“殿下近日一直在忙稳定长安粮价,以及为边关调粮的事情,自然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潼关管道,不过臣下近几日倒是亲自去过潼关管道几次,亲眼目睹了潼关管道拥塞百里的景象,这段时间朝廷为了疏通潼关管道,已经派下了好几位干吏,结果却都不甚理想,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难题。”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抬头看了看,已皱起眉毛的李承乾,接着说道:“其实,那些干吏是真的没有能力疏通潼关管道吗?依臣看来却并非如此,那几位干吏之所以有能力干好却又没有一个人能干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不想得罪人,蜀王不想得罪人,臣下就曾亲眼见过,不少的豪门望族,朝廷勋贵名下的商队,被阻在潼关管道上,对于这些人,太子殿下若是一个处置不好,恐怕就会因此开罪他们,把他们推到蜀王那边去,这也就是为什么这许多日子过去了,蜀王哪里却没有一点动作。”
听了长孙无忌的分析,原本还自信满满,打算乘胜追击再立它一件大功的李承乾,从头到脚都凉了半截。李承乾就算是自视甚高,他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再不得罪任何人的情况下,解决这道让朝廷头痛的难题。
就在李承乾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候,曾经做过隐太子的老师,现任的太子太傅,他的老师,历史上唯一一位担任过两位太子老师的张玄素,站了出来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
“殿下可知道,这潼关管道为何会拥塞百里吗?”作为李承乾的老师,张玄素并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自己的学生,反而是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还用问,自然是漕运不通,致使往返于南北间的人一下子都聚到了潼关管道,潼关管道自古以来就十分狭窄,这一下子聚了这么多人,不堵才怪呢。”对于张玄素的这个问题,李承乾很是不解,他实在是弄不明白,自己的老师为什么会问自己这么一个白痴的问题。
“呵呵,太子殿下所说的固然是一个方面,可在臣看来,还有另外一条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只要解决了这一条,这潼关管道也就可以随之通畅了。”
“恩?”从张玄素的斗气听来,他似乎是很有信心帮助李承乾,解决这个困扰他的难题。所以李承乾连忙向张玄素恭敬的说道:“如此,还请老师不吝赐教。”
“殿下近日忙于稳定长安粮价,想必会知道长安市面上其他东西的价格,因为漕运不通的关系,也同样比平时贵上甚多吧。”
“这是自然了,因为漕运不通,使得许多货物如今都被阻塞在潼关管道,物以稀为贵,这个价钱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这就是了,大家明知道现在潼关管道拥塞不看,却还都一窝蜂似去往哪挤,所为的无非就是一个利字,若是殿下派人在潼关管道设立上几处检查站,对往来商人苛以重到商人无力承担的重税,严办上几个私自夹带商品往来的官员,依臣料想不许几日,这潼关管道便可自行恢复通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