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九月,是个令人感伤的日子。
先是太上皇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享年七十三岁。
天下缟素,长安尽白。
李世民罢朝十二日,拟定李渊庙号曰高祖,安葬于献陵。
太上皇刚刚过世,长孙皇后又病体沉疴,缠绵于卧榻不能自理。
中宫接连动荡,时有窃盗事件发生。
大内建筑群更是时常走水,一月之内,接连发生了三起。
李世民龙颜震怒,下令彻查,暂扶韦氏协理后宫,整肃宫规。
一边遍访天下名医,为长孙皇后诊视。
又命匠作监于长安兴建庵观寺庙一百零八处,为长孙皇后祈福。
诏谕龙虎山天师张道陵入京作法攘灾,去邪除祟。
多事之秋,西域各国接连传来有高昌国骑兵勾结西突厥,阻挠商队远赴东方,控制商道的不法行径。
帝国内外风雨飘摇,动荡不安。
有太史令李淳风夜观天象,旦见紫微中宫雾气蒸腾,一片晦螟。
主中枢不稳,四极动荡。占卜得一卦曰:有女主武氏代有天下。
李淳风不敢不报,遂连夜入宫觐见,将上述情形报之于圣人。
李世民闻言深恶之,接连数日闷闷不乐。
长孙皇后看在眼里,虽在病中,仍不忘时时宽慰陛下,劝其多行仁政,帝国便终不至于倾颓。
经过韦妃的雷霆整肃,后宫很快恢复平稳。
朝外,征伐高昌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长孙皇后休养了半月有余,病体渐愈,这一日,忽想要下床四处走动。
李世民闻听宫女来报,大喜过望,亲自来到承庆殿中迎接皇后。并于四海池畔设宴,邀请朝廷重臣齐来赴宴。
百官闻此喜讯,个个精神抖擞,沐浴更衣,鱼贯入了太极宫中。
各自在小黄门的带领下,在四海池畔的望云亭外,找到自己的坐次。
襄侯孟凡也有幸接到了邀请,亲来赴宴。
百官见皇后病体稍减,面色已有红晕,齐齐称贺。
长孙皇后言笑晏晏,举止如常,倒觉得自己好了七分有余。
皇后病势转圜,李世民兴致奇高,私以为是佛道两教之力,以致于此。
心中暗暗发下大愿,要回报二教教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有人便提议猜拳行令,以助酒兴。
李世民大喜,转问长孙皇后道:“观音婢以为,以何为罚,方为有趣?”
长孙皇后因见圣人唤其乳名,有感而发,说道:“不如就以乳名为罚,若是谁输了,就主动道出自己的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