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国富民强,却不重武事,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堂堂皇帝都被人家抢去行了牵羊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孟凡可不想成为另一个宋徽宗。
“陛下,微臣真的不知道潞国公的事。微臣只不过一介商贩,哪里知道这些军国重事,还望陛下明察。”孟凡硬着头皮低头说道。
说谎有时也是需要勇气的,有些谎言不得不为之。
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意味深长的看了孟凡一眼。
孟凡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李世民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一路从皇宫里出来,孟凡直感觉身上的朝服全都湿透了,在李世民这样的圣明君主面前说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他不知道的是,他前脚才刚刚走出甘露殿,李世民御案后的屏风里,就走出当朝国舅长孙无忌。
李世民问长孙无忌道:“辅机,对于襄侯方才所言,你怎么看?”
长孙无忌说道:“襄侯明显没有说实话,不然他也不会反对选用侯君集的女儿作太子妃。”
“那你觉得,襄侯是太子一党吗?”李世民笑着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蓦然一惊。
圣意难料,皇上说出这么直白的话来,会不会是在敲打我?
长孙无忌心里忍不住打起了鼓。
要说太子一党,他本人就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
太子李承乾是他的亲外甥,是他亲妹妹所生长子。
天下谁都不保太子,他和皇后娘娘也会全力扶保他登位。
襄侯是不是太子一党,还有谁会比他更清楚?
太子的那些谋臣们,和靠向太子的任何一方势力,都在他心里整理的清清楚楚。
如果说襄侯不是太子一党,襄侯又确确实实当过太子的老师。还把燧发枪的事,第一个告诉了太子。他只不过没有明确的表过态,要扶保太子登基。
如果说襄侯是太子一党吧,襄侯与太子又若即若离。这次为太子选妃,又极力劝谏他不选侯君集的女儿为妃。
要知道,如今朝中最炙手可热的势力,非侯君集莫属。
自卫国公李靖归养之后,朝廷能征惯战的将领就那么两位。
第一就数他侯君集莫属,第二个是英国公李绩。李绩在军中的资历没有侯君集高。
如果太子能够娶到侯君集的女儿为太子妃,那么侯君集将来,势必会成为太子的左膀右臂。
眼见侯君集作为征伐高昌的主帅,就要再立新功,其以后的地位更会节节攀升。
选择侯君集的女儿为太子妃,是眼前最正确的决定。
而襄侯一力阻止这件事达成,就证明他要么是了解到了侯君集不可为太子所用的原因,要么就表明,襄侯压根就不看好太子的未来。
长孙无忌迟疑不定,不知该如何回答。
如果肯定了襄侯太子一党的身份,就等于否定了侯君集这门亲事。
如果否定了襄侯太子一党的身份,就等于使太子失去了另一重助力。
其实,李世民也只是从几本奏折,听到一些风声。
左屯卫翊府中郎将程处亮联合十六卫将领,联名给李世民秘密的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中说到,一个多月前,左屯卫军中忽然无故失踪了十几名士卒。
这些人都是趁着夜间毫无征兆的潜逃出军营,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