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东宫的位置如此稳固,嫡出的皇子又不只一人,附马要如何才能让东宫易主,并且让陛下选择一个庶出的皇子为储呢?本王心志非常坚定,却也不瞎,懂得尊重事实。本王有言在先,若附马能打断东宫那位的晋升之路,本王定然会对附马言听计从。若是不能,本王与附马之间,最好不要走得过近。以免将来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累及附马和本王的家人。”李恪谨慎的说道。
孟凡赞许的点头道:“殿下所虑甚是,路漫漫其修远,就请殿下拭目以待吧。”
李恪端起茶杯,又似想起了什么,放下杯子说道:“既然附马说要扶保本王,本王正有一事,想要请教附马。此次父皇让我与太子各领一国使团的接待重任。似乎是想要考校我与太子的能力。以附马看来,本王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在这件事情上,胜过太子一筹?”
“殿下不必胜过太子,只须按步就班,做好吐蕃使团的接待任务即可。切不可时时处处与太子作比较。”孟凡说道。
李恪大惑不解道:“既然父皇有意要看看本王的能力,本王为何反而要藏着掖着?这样,岂不是显得本王不如东宫那位?父皇又怎会多看我一眼?”
李恪太急于表现自己了,他在自己父皇眼里雪藏了十多年,方才靠近权利核心。一心只想在父皇面前,将自己的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以求得到父皇的垂青。
但他却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过早的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就等于过早的暴露了自己争储的野心。
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定然会对其产生戒备之心。
如此一来,在有诸多选择的李世民面前,李恪就可能会被剔除皇储侯选者的名单。
如今李世民春秋正盛,太子若想登位,少说还得个十年八年。
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在李世民面前不显山不露水的表现自己。
况且孟凡十分清楚,李世民心中一直都有一个隐痛。那就是当年他轼兄杀弟的那段沉痛的往事。
他不想让上一代血的教训,再次延续到自己儿子们的身上。
因此,历史上的太宗皇帝,最终选择了与世无争的老四晋王李治作了太子,最终登基称帝。
“在这件事上,殿下是想壮大实力,还是仅仅只想得到陛下的称赞?”孟凡淡然问道。
李恪闻言,微微一怔,说道:“本王不才,也懂得不能舍本逐末的道理。本王当然想要壮大自身的实力为要。至于父皇的赞许,倒在其次。”
“此次陛下派太子与殿下各自主持一国使团的接待重任,我表面上看是对两位皇子能力的考校,实则,考校的方向却大为不同。”
“先生此言何意?”
孟凡起身看向窗外太极宫的方向,说道:“陛下考太子,是要看太子的应变之能。陛下考殿下您,却是要考殿下的心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