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役,唐军共缴获战马五万匹,牛羊七万头,铁甲三万余领,刀剑等类兵器无可计量。
高句丽举国震动,后黄城、银城的高句丽人闻风弃城而走,数百里内人迹全无。
但殊为可惜的是,安市城仍然没有攻下。
高延寿,高惠真兄弟亲自请命,入安市城劝降梁永忠。
李世民一时无法定夺。
他倒不是害怕高氏兄弟会降而复叛,而是担心梁永忠会为了表忠心,而斩杀高氏兄弟,因此一直迟疑不定。
这个安市城主,倒着实是个人物。
诸般守城的技巧,应用的极为娴熟。把个安市城防打造得滴水不漏。
唐军若想强攻,就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李世民惜兵如命,可不想打人海战术,用唐军士卒的性命,去强攻城防。
昨日佯攻死了一千多号唐军士卒,就心痛得他一夜没睡好觉。
如今只想着应该让士卒们休整一段时日,巩固后方,方为要紧。
眼见时近秋分,房相的大后方,还是不见羽绒服的踪影,如果这件越冬神器不能如期送达,恐怕留给唐军的,就只有班师回国,再年再战的命运了。
休整了一月有余,九月秋分,唐军再攻安市城。
高句丽守军在梁永忠的鼓动下殊死抵抗,使唐军未能攻克。
时近深秋,气候一天天变得干冷。不久便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
仓曹参军接连示警,大军粮食将尽,再不班师还朝,将士们必然面临断粮的风险。
皇帝于是耀兵于安市城下,从容班师。
安市城城墙上,高句丽守军们屏迹不出。
“我大唐皇帝赞赏梁将军的坚守与忠诚,特赐安市城主绵缎百匹。”
“我大唐皇帝赞赏梁将军的坚守与忠诚,特赐安市城主绵缎百匹。”
……
驿马飞驰,于安市城四门高声宣讲。
安市城头,守将梁永忠登城拜辞!
李世民看着城头坚定而孤独的身影,不无感慨的对身边的人说道:“高句丽国也有英雄啊!朕有生之年,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征服高句丽的那一天。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许要等到朕的子孙们,才有能力真正收服这异邦。”
“父皇不必灰心,来年儿臣愿领兵再战。不灭高句丽,儿臣誓不还朝!”蜀王李恪看着城头的守将,眼神坚定的说道。
“哈哈哈哈,我儿斗志可嘉,何愁高句丽不灭?走,咱们回去吧!”
于是唐军拔营而走,从容退兵。
此役,唐军攻占高句丽玄菟、横山、辽东、白岩、卑沙、麦谷、盖牟、磨米、银山、后黄十座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至中国。
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十数万高句丽有生力量被消灭,斩获高句丽军首级四万余级,唐军士兵仅阵亡一千九百余人,消耗军马八千匹,军械若干……